摘要
为探究复杂地形下冬半年降水相态预报方法,进一步提升降水相态预报时空分辨率和准确率,利用2010—2019年冬半年(11月至次年3月)宝鸡市11个国家气象站观测资料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宝鸡市冬半年雨、雨夹雪和雪3种降水相态时空分布特征,筛选确定降水相态判识因子及阈值,构建降水相态精细化客观预报方法,并检验预报效果。结果表明:宝鸡市初冬-冬末时期以降雨为主,雨雪转换时期3种相态日数占比相当,而隆冬时期则以降雪为主。降水相态空间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海拔较低的渭河两岸川塬区降雨较多,而海拔较高的南北部山区降雪较多。地面2 m气温(T2)、850 hPa和700 hPa温度(T850、T700)、850~1 000 hPa和700~850 hPa位势厚度(H850-1000、H700-850)可作为宝鸡市冬半年降水相态组合判据,川塬区渭滨站初冬-冬末、雨雪转换、隆冬时期雨的T2(H850-1000)阈值分别为2.9℃(1 307 gpm)、2.1℃(1 308 gpm)、1.8℃(1 310 gpm),雪的T2(H850-1000)阈值分别为0.7℃(1 302 gpm)、0.3℃(1 303 gpm)、0.7℃(1 308 gpm),而山区太白站的降水相态判据不同于渭滨站,降雨时T2(H700-850)一般大于2.6℃(1 551 gpm),降雪时T2(H700-850)一般小于-0.3℃(1 540 gpm),雨夹雪的T2、H850-1000、H700-850阈值一般介于雨和雪之间;此外,雨雪相态转换时还需结合T850、T700综合判断。基于温度和位势厚度组合判据构建的宝鸡市不同地形区冬半年各时期降水相态精细化客观预报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报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冬半年逐小时降水相态,TS(Threat Score)值渭滨站达100%,太白站高于80%,优于单一物理量(温度或位势厚度)。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