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双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CCE)治疗低角膜内皮细胞数的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就诊的角膜内皮细胞数低的硬核白内障患者46例(47只眼), 其中男性22例, 女性24例, 年龄(63.8±6.3)岁。入选标准: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1 000个/mm2且白内障核硬度≥Ⅳ级。根据ECCE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单切口组(24只眼), 双切口组(23只眼)。双切口组手术方法为:采取先行上方巩膜预切口, 从颞侧或鼻侧2.6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完成常规撕囊, 水分离, 切开上方巩膜切口, 娩出晶体核, 巩膜切口缝合, 从角膜切口灌吸残余皮质,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 吸除黏弹剂。观察术中前房维持情况, 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 对比两组角膜内皮计数及视力、散光情况。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t检验对计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视力、核硬度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切口与单切口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827±164)和(802±121)个/mm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 P=0.28)。术后6个月双切口组与单切口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793±147)和(706±101)个/m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 P<0.01);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4.16%±3.12%和11.69%±2.96%,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9.52, P<0.01);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例分别为9.67%±6.11%和28.33%±8.3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 P<0.05)。随访6个月, 双切口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 单切口组3只眼出现角膜大泡、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两组患者术后散光度数和术源性散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1, 0.15;P>0.05)。结论采用巩膜大切口娩出硬核联合角膜隧道切口完成其余手术步骤的双切口ECCE, 对低角膜内皮细胞数硬核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