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炎症表型哮喘患者治疗后抗菌肽LL-37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梁振宇; 赵海金; 吕燕华; 董航明; 刘来昱; 朱顺芳; 蔡绍曦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12): 818-821.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2.12.008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炎症表型哮喘患者治疗后血浆及诱导痰中抗菌肽LL-37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初诊的34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哮喘组)和同期14名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外周血、诱导痰细胞分类,留取血浆、痰上清.根据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将哮喘组分为EOS型(≥3%)及非EOS型(<3%).哮喘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4.5 μg,1吸,2次/d)治疗1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哮喘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浆、痰上清液LL-37水平.结果 治疗前哮喘组血浆、痰LL-37水平[数据以M(QR)表示,下同][5.0(9.2)、28.4( 109.8)μg/L]与对照组[2.4(11.4)、34.5(57.8)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0.427),血浆LL-37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呈负相关(r=-0.470、-0.421、-0.367,P=0.005、0.013、0.033).治疗后哮喘组血浆、痰LL-37水平[5.6(16.2)、65.6(184.0).μg/L]高于治疗前(P =0.005、0.015),其中EOS型患者显著增高[5.3(19.3)比6.7(8.9) μg/L,P=0.021;65.6(185.2)比35.3( 102.0) μg/L,P=0.014],而非EOS型患者无明显变化(P =0.139、0.386).治疗后哮喘组血浆LL-37水平与FEV1、FEV1%预计值、FVC无显著相关性(P=0.283、0.706、0.272).结论 LL-37可能参与了哮喘病情的加重,而EOS型哮喘治疗后LL-37的增加可能与治疗解除了EOS炎症对LL-37表达的抑制有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