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早在先秦时期,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门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提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尽相同。对于勤学善思、安贫乐道的颜回,孔子像唱咏叹调一样称赞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对于喜欢"方人",时时卖弄小聪明的子贡,他时不时地敲打敲打他,称他为"器",为"瑚琏",并曰"君子不器"。教育他君子要追求道,而不是单纯的只有一种固定作用。对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