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前瞻性分析移植门静脉系统血管间置、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分流术(iPV-LPV)及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CV-LPV)治疗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21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肝外门静脉高压症患儿,入院后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iPV-LPV组(n=31)与CV-LPV组(n=33)。均在术后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于两组入院及术后6周时检查并比较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脾脏长度、脾脏厚度及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水平,最后统计并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iPV-LPV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76.9±47.5)min、(54.2±12.8)mL、(27.5±4.1)h、(2.4±0.5)d和(8.1±1.7)d,CVLPV组分别为(210.4±50.4)min、(59.7±15.7)mL、(27.4±4.0)h、(2.8±0.9)d和(9.8±2.4)d;iPV-LPV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CV-LPV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V-LPV组术前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脾脏长度和脾脏厚度分别为(375.4±72.4)mL/min、(1421.4±304.5)mL/min、(13.5±2.7)cm和(4.5±0.9)cm,术后分别为(514.7±94.8)mL/min、(1104.1±124.8)mL/min、(10.6±2.0)cm和(2.9±0.5)cm,CV-LPV组术前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脾脏长度和脾脏厚度分别为(375.6±72.7)mL/min、(1422.0±304.9)mL/min、(13.4±2.7)cm和(4.4±0.9)cm,术后分别为(439.8±84.1)mL/min、(1280.4±235.7)mL/min、(11.8±2.3)cm和(3.5±0.7)cm;iPV-LPV组术后肝动脉血流量显著高于CV-LPV组术后,而门静脉血流量、脾脏长度和脾脏厚度显著低于CV-LPV组术后(P<0.05);两组术后肝动脉血流量显著高于术前,而门静脉血流量、脾脏长度和脾脏厚度显著少于术前(P<0.05)。iPV-LPV组术前PLT和Hb水平分别为(159.1±42.4)×109和(92.4±23.4)g/L,术后分别为(224.7±70.6)×109和(105.4±26.4)g/L,CV-LPV组术前PLT和Hb水平分别为(159.3±42.5)×109和(92.5±23.5)g/L,术后分别为(189.4±67.8)×109和(105.6±26.4)g/L;iPV-LPV组术后PLT水平显著高于CV-LPV组术后(P<0.05);两组术后PLT和Hb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iPV-LPV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6.1%与CV-LPV组的1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V-LPV相比,iPV-LPV治疗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症能够更好改善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脾脏长度、脾脏厚度及血清PLT水平,更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遂宁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