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上海百代公司派员到西安为秦腔演员灌制唱片,在当时秦腔班社林立的西安,百代公司首选了声望较高的陕西易俗社签订灌片合同。由于电力设施和设备原因,录音过程并不顺利,经过一个多月努力,一波三折后才完成灌片任务。陕西易俗社作为一家改良戏曲班社,其唱腔并不能代表传统秦腔特点,而灌片的也多是年轻演员,致使这次灌片留下了一些遗憾。虽然有各种遗憾,但这些珍贵的录音资料对研究早期秦腔伴奏风格、秦腔唱法和秦腔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