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寒性评价

作者:任海英; 程龙军; 胡丹; 郑锡良; 张淑文; 俞浙萍; 戚行江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12): 2577-2589.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01241

摘要

杨梅常遭受低温冻害,本研究以东魁、荸荠种、早佳3个品种杨梅幼苗为材料,分别在6℃(对照)、3℃、0℃、-3℃、-6℃和-9℃处理24 h后,分析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恢复培养30 d后观察表型变化,为揭示3种杨梅品种抗寒型差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杨梅出现叶片黄化、枯斑或者边缘变红,直至干枯死亡;东魁和早佳的REC在实验温度内保持持续上升,-6℃处理24 h时荸荠种的REC达到峰值,随后随处理温度的下降开始下降。东魁和早佳的MDA含量随温度下降呈现降—升—降的趋势,而荸荠种则呈升—降趋势。东魁的SOD活性随温度下降呈升—降—升趋势,荸荠种则呈降—升—降趋势,早佳保持持续下降趋势。东魁和荸荠种的SP随温度下降呈升—降—升—降趋势,早佳呈升—降—升—降—升趋势。3个品种的可溶性糖(SS)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温度下降呈升—降趋势,但是出现峰值的低温胁迫温度和变化幅度不一样。应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杨梅品种各抗寒性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3个品种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早佳>荸荠种>东魁,与低温伤害表型一致。本研究将为杨梅果园品种规划、低温胁迫机制与抗低温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