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潜力。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从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生态盈余(赤字)、万元GDP足迹、生态压力等多个角度对山东省2011—2019年间的最新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做了定量分析,并与其他部分省份做了横向比较,以期为山东省实现历史性跨越提供决策依据。结果显示:(1)9年来,山东省人均生态承载力围绕0.510 hm2/cap出现波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呈现“Λ”型发展趋势,在2015年达最高点5.371 hm2/cap;生态盈亏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变化趋势和人均生态足迹正好相反,呈现“Ⅴ”型发展趋势;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出现逐年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1.177 hm2/万元下降至2019年的0.709 hm2/万元;生态压力指数一路攀升,从2011年的9.311上升到2018年的10.529,2019年有小幅度下降,表明生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2)从各地类变化趋势来看,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布不均衡,耕地比例最大,其次是建设用地,其他均不足2%;除了林地维持稳定、建设用地一直增加外,其他地类均处于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分布也不均衡,牧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占比最大,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整体上升的变化趋势;其次是耕地,呈现曲折的波动变化趋势;最后依次是水域、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一直在增加,其他变化相对稳定。(3)从各地类结构来看,牧草地供需矛盾最突出;其次化石能源用地和耕地;建设用地持续出现生态盈余、呈现上升趋势,生态压力指数小于1;其他地类均出现“Ⅴ”型持续生态赤字,生态压力已经影响到了生态安全,生态系统平衡受到严重威胁。(4)从与其他个别省份横向比较来看,2011年山东省万元GDP生态足迹比上海市低,比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要高,比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山西省、河南省要高。最后,根据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状况提出远景目标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