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椎管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12月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的66例CSM患者,依据医患沟通结果,33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33例采用颈椎后路椎管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切口愈合等级、下地行走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显著低于减压固定组(6.1%vs 27.3%, P=0.022)。轴性症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vs 15.2%, P=0.357)。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JOA评分、NDI评分和锥体束征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颈椎前凸角无显著变化(P>0.05),颈椎ROM显著减小(P<0.05),最小椎管矢状径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颈椎前凸角、颈椎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单开门组颈椎ROM [(39.5±7.8)°vs (12.6±1.9)°, P<0.05]显著优于减压固定组,但颈椎前凸角显著小于后者[(17.9±9.8)°vs (21.4±7.9)°, P<0.05],两组最小椎管矢状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均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以减少ROM的丢失,降低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而颈椎后路椎管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可以减少颈椎前凸角的丢失,维持颈椎稳定。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