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髁突囊样变的锥形束CT、螺旋CT、MRI及核素骨显像影像学特点, 为其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经锥形束CT影像检查发现髁突囊样变并进行螺旋CT、MRI检查和核素骨显像的患者32例,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20例, 年龄(33.9±12.5)岁(16~65岁)。分析髁突囊样变在锥形束CT、螺旋CT、MRI影像及核素骨显像的特点, 根据囊样变表面骨质是否有缺损, 分为A型和B型;根据囊样变是否伴髁突骨髓水肿样病变(bone marrow edema-like lesions, BML)分为Ⅰ型(有)和Ⅱ型(无)。分析BML、关节盘移位及骨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及与囊样变的关系。结果 32例患者的64侧关节影像中34侧有髁突囊样变, 6侧为多发, 共42处。囊样变最大径为(3.7±1.8)mm, 范围为1.0~12.4 mm;A型囊样变24侧, B型囊样变10侧。锥形束CT检出率[95.2%(40/42)]与螺旋CT检出率[100%(42/4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51, P=0.474)。MRI检出率为80.1%(34/42), 其中对2 mm以下的囊样变检出率为3/11。囊样变侧与无囊样变侧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盘移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 P=0.005)。MRI显示囊样变侧[17.6%(6/34)]与无囊样变侧[3.3%(1/30)]伴有BM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2.04, P=0.153);但A型囊样变中Ⅰ型占比[25.0%(6/24)]与B型囊样变中Ⅰ型占比(0/1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核素骨显像显示髁突囊样变侧26侧骨代谢浓聚, 无囊样变侧5侧骨代谢浓聚, 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2, P<0.001)。结论多排螺旋CT可早期发现颞下颌关节髁突囊样变, 髁突囊样变的影像学表现与大关节有所不同, 其形成机制可能并非单一的机制, 根据其病变分型其形成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
单位西安医学院; 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