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ABL酪氨酸激酶区点突变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30例伊马替尼治疗时处于加速/急变或慢性期后期,伊马替尼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在治疗不同时间的45例CML患者的骨髓标本,检测bcr/abl融合mRNA的abl激酶区,纯化、测序并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检出点突变(43.3%),类型分别为E255K4例,G250E4例,F359C+G250E、E355G、M244V、Y253H及D276G1各1例。其中12例发生疾病进展,转入加速/急变期,8例疾病进展时表现为纯合型点突变,3例为野生与突变型ABL同时存在(1例无进展时标本)。加速/急变期患者(1.5~30个月,中位5个月)明显早于慢性期后期患者(11~45个月,中位25.5个月)检出点突变(P<0.05)。4/7例随访患者在急变前的7~15个月分别检测到不同程度的点突变。结论ABL激酶区点突变是伊马替尼治疗CML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定期监测ABL激酶区点突变有助于及早采取干预治疗,提高疗效。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