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驱普通稠油采收率,通过室内实验展开了乳化体系的性能评价。从乳液微观结构、乳液黏度、降低界面张力、乳液稳定性以及改善润湿性等方面对驱油体系进行了考察,然后利用微观模型研究了水驱过程中剩余油分布以及乳液驱的微观驱油机理。结果表明,油水比在2∶8~8∶2时,形成的是W/O型乳液,油水比在5∶5时,原油增溶参数Vo=39.46%,平均粒径较小为4.38μm,黏度为103.31 mPa·s。浓度为0.55%乳化体系降低界面张力到10-3mN/m数量级,亲油岩石在其浸泡5 d后,润湿接触角从128.6°降低至64.7°,发生了润湿反转。物理模型显示原位乳化驱替稠油能进一步有效提高采收率,在水驱后形成盲端状、斑状及柱状剩余油。后在乳液微观驱油实验中发现,体系具有增溶油水、乳化携带、聚并油滴形成油墙、挤压拉拽剩余油导致变形拉丝等驱油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乳液原位乳化驱替普通稠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