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Rephropathy,1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原因之一[1]。特发性膜性肾病在我国的发生率逐渐增高[2]。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在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因为机体产生了自身IgG型抗体,该抗体可识别肾小球足细胞的靶抗原,并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导致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3]。而随着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肾小球机械屏障破坏,血中的IgG也会大量漏出[4],尿IgG水平增高。本研究旨在研究

  • 单位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