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阶段腹盆腔引流液对于腹盆腔感染性并发症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前瞻性观察评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2017年4-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207例胃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阶段(术后4d以内)腹盆腔引流液情况,其中男性159例(76.8%),女性48例(23.2%);平均年龄(59.9±10.6)岁,平均体重指数(23.7±3.2)kg/m2。结合其临床资料信息(如术后并发症登记及Clavien-Dindo分级结果),比对分析引流液异常与腹盆腔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类变量资料采用数量及百分比表示,并采用X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207例患者中,199例(96.1%)患者术后早期阶段引流液评价为"正常",8例(3.9%)评价为"异常"(如引流液浑浊或有异味)。有53例(25.6%)患者被诊断有术后并发症。引流液正常患者中,45例(22.6%)被诊断有术后并发症,而8例(100.0%)引流液异常的患者均被诊断有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漏等腹盆腔感染性并发症及腹腔出血,引流液异常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引流液正常的患者,分别是100.0%和22.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2)。此外,8例引流液异常患者中,7例(87.5%)并发症的诊断时间在手术3 d以后,1例(12.5%)胃癌患者术后第4天引流液评价为"异常",术后消化道造影、腹部B超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住院期间未被诊断有并发症,后于出院30d内2次出现腹盆腔感染性并发症而再入院治疗。结论胃肠手术后早期阶段引流液性状或气味改变是高度特异的预警指标,有助于腹盆腔感染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应优化临床路径,采用更加规范的登记管理模式保证包括引流液性质、术后并发症等在内的患者相关临床信息的及时记录,并对引流液异常的患者采取较为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
-
单位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