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学数据揭示藜麦RLP基因的进化特征和胁迫应答差异

作者:陈思宇; 蒋礼玲; 李益; 何晶晶; 刘洋; 孙珂嵘; 刘凯旋; 杨宇若; 王明雪; 贾举庆; 黄胜雄
来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4, 30(03): 559-568.
DOI:10.19675/j.cnki.1006-687x.2023.06011

摘要

类受体蛋白RLP(receptor-like protein)属于植物细胞表面受体.大量RLP被证明参与了植物的非生物胁迫耐受和生物胁迫的防御应答反应.基于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藜麦RLP基因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挖掘、序列特征阐述、进化动力解析、不同组织器官和多个非生物逆境胁迫下表达模式分析和编码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在藜麦基因组中鉴定得到106个RLP基因;其中40个RLP基因涉及串联倍增事件.系统进化树中RLP基因聚成4个大组;RLP基因编码蛋白序列的保守结构域组成具有明显的组别特异性.串联倍增与全基因组倍增被证明是藜麦RLP基因数目扩张的主要动力.转录组数据表明12个RLP基因在藜麦花簇、叶片和茎中呈现出组织特异性的表达模式.干旱、高温、盐、低磷胁迫下,CqRLP003、CqRLP010、CqRLP12、CqRLP052和CqRLP061的表达水平在多个胁迫条件下显著地降低.胁迫转录组中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的互作网络显示CqRLP001、CqRLP070、CqRLP082和AUR62007584是网络中重要的调控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藜麦RLP基因家族成员进化特征差异明显,且广泛参与了调控藜麦的多种非生物胁迫耐受能力.(图12参36)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