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建立体外小肠类器官培养体系,探讨脂多糖(LPS)对小肠类器官生长和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无菌分离并收集C57BL/6小鼠小肠隐窝细胞团,使用类器官基质胶进行包埋,并在完全培养基的支撑下,培养形成具有小肠上皮样结构的立体多叶结构的小肠类器官。小肠类器官培养5~7 d或类器官中央区域变黑时传代,传代后3 d将小肠类器官随机分为不同质量浓度LPS组(0、150、175、200、225、250、275、300 mg/L)。在LPS诱导24 h和48 h后观察小肠类器官生长和形态特征变化;用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和质量浓度LPS对小肠类器官诱导炎症后增殖活力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种不同质量浓度LPS(0、175、200、225 mg/L)在不同时间对类器官培养上清液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初步构建了小鼠小肠类器官培养体系。不同时间和质量浓度LPS作用小肠类器官诱导炎症后,通过形态学观察到小肠类器官会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和内腔凋亡现象的发生,受损的肠上皮中隐窝或肠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出芽数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小肠类器官在175~225 mg/L的LPS诱导24 h和48 h后,其增殖活力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但细胞活力仍大于50%。200 mg/L和225 mg/L的LPS诱导24 h或48 h后,IL-1α、IL-6和GM-CSF水平升高(P<0.05);200 mg/L的LPS诱导24 h或48 h后,IL-10水平降低(P<0.05)。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不同质量浓度和时间的LPS诱导小肠类器官体外肠道炎症损伤模型,为今后肠道疾病的机制研究和有效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研究平台。
-
单位江西省中医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