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阻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我国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在全国大部分城市PM2.5浓度显著下降的背景下,呼和浩特市PM2.5浓度不降反升,仍出现多次重污染过程,其成因尚不明确.基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PM2.5、PM10、SO2、NO2、CO和O3),结合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研究疫情期间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潜在源区贡献函数(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识别污染物潜在源区,为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呼和浩特市发生重度以上污染天6 d,占监测总天数的19.3%.与历史同期比较,疫情期间呼和浩特市PM2.5、PM10、CO和O3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SO2和NO2呈降低趋势.与疫情前相比,疫情期间PM2.5、PM10、SO2、NO2和CO分别下降38.6%、31.7%、46.1%、35.8%和37.0%,O3上升109.4%.高相对湿度和低风速是呼和浩特市“疫情霾”形成的主要原因.疫情期间呼和浩特市大气PM2.5主要受本地源或近距离传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