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川西部(川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广泛分布于河谷和断陷盆地中。该地区黄土的主体属风成堆积,为附近及高原内部地区的冰川沉积、寒冻风化物、河湖沉积、风沙沉积和坡积物等多种沉积物中的细粒物质,在西风、高原冬季风和近地面风的搬运下堆积而成。局部有受坡面流水作用形成的次生黄土。最早的黄土堆积始于早更新世(1150 ka),现主要留存在较老的地貌部位。但川西地区分布最广的黄土多在较新地貌部位上,其堆积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以来。受昆黄运动影响,青藏高原可能在早更新世就已进入冰冻圈,大气环流在此时发生改变,高原冬季风增强,气候持续变干,川西黄土开始堆积。而共和运动使青藏高原在晚更新世早期以来快速抬升,川西黄土沉积速率增大,范围扩张。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了该地区早更新世以来气候的冷干-暖湿波动。尤其是晚更新世以来,该地曾经历多次冬夏季风强弱交替和气候冷干-暖湿变化过程。本地区黄土的成因、物源、时代、沉积速率、高分辨率气候变化以及气候驱动力等问题仍值得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