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灌注SPECT显像动态评价肺血栓栓塞症抗凝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孟晶晶; 李雅敏; 卢霞; 焦建; 苏航; 张颖; 解小芬; 柏江; 张烨虹; 米玉红; 王蒨; 张晓丽; 米***
来源: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8, 38(12): 782-785.
DOI: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8.12.002

摘要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Q)SPECT显像对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抗凝疗效评价的价值,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临床确诊PE、且经抗凝治疗后再次复查V/Q SPECT的63例患者[男23例,女40例;年龄(60±14)岁]为研究对象。根据肺灌注缺损范围占全肺容积的百分比(%)将患者分为3组:<20%为轻度PE组,20%~50%为中度PE组,>50%为重度PE组。按治疗前后V/Q SPECT图像的变化情况评估疗效:肺灌注显像正常或缺损范围较前减少≥50%且没有新发病灶为疗效好;反之为疗效差。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可能预测肺灌注缺损程度和影响疗效的因素。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共有476个肺段和亚肺段受累,不同肺叶间发生PE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995,P>0.05)。发生肺动脉高压(PAH)的概率在灌注缺损中度PE组(66.7%,16/24)、重度PE组(12/15)明显高于轻度PE组(41.7%, 10/24; x2=7.062, P<0.05)。PAH是预测肺灌注缺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2.680(95%CI:1.115~6.446),P<0.05]。PE合并PAH是影响抗凝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34(95%CI:1.341~7.324),P<0.05]。结论 V/Q SPECT显像对于指导PE抗凝治疗和评价其疗效具有重要价值。中、重度PE患者发生PAH的概率高。PE合并中、重度PAH的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差。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