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上干柴沟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古气候意义

作者:马万里; 江小青; 李璇; 曾亮; 杨平; 马锦龙*
来源: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1, 40(05): 1166-1180.
DOI:10.19658/j.issn.1007-2802.2021.40.073

摘要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新生界古环境对揭示盆内的油气形成与演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盆地内上干柴沟组冷湖四号井中的26件泥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常量、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来分析其古环境古气候演化历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Sr/Ba<1、Th/U>2,指示为陆相淡水环境;V/Cr、Ni/Co、U/Th和V/Sc值分别为0.07~0.01、3.25~2.18、0.48~0.18和8.82~5.53,均指示氧化环境,与其棕褐色的颜色特征反映的沉积特征相吻合,推测由喜马拉雅中期运动导致的盆地北缘隆起致使湖盆下沉、湖面下降形成氧化环境有关。古气候指标Sr/Cu值为13.35~5.91,表明气候总体偏温湿,温湿气候期大致可分为两期:31.0~28.7、27.7~22.5 Ma,干旱气候也大致分为两期:28.7~27.7 Ma、22.5~21.0 Ma, Rb/Sr、Fe/Mn值指示的气候温湿变化趋势与此基本一致,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特征同样表明该沉积期总体处于温湿环境。温湿气候、淡水环境响应了该时段全球升温的气候背景。阶段性干旱气候的出现,与前期可能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后期主要与北特提斯海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