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高明《琵琶记》问世以来,其音律方面曾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贬斥者有"作俑"、"厉端"、"决藩"之议;称道者有"音韵精绝","字字平章"之评。由《琵琶记》自身因素看,其在用韵、句法方面疏漏甚多,却在字声(平仄、四声、阴阳)方面精妙出彩。若从品评者角度看,各家不同的视角、思想、意图,甚或思维方式,是左右其结论的重要因素。追根究底,人们音律观念的悄然分途是根本原因。《琵琶记》作为曲祖,自始至终都"被参与"在音律观念发展、讨论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