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基础教育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尚存不平等的情况下,采取合适的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分配正义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优绩主义对才能的定义及其批判,探寻高校招生倾斜政策产生的理论渊源。基于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从划分环境组别、确定努力类别、给予同等努力同等结果三个维度,分析了美国百分比计划、英国背景招生政策、中国三大专项计划的高校招生倾斜措施。结果发现,美国的百分比计划最接近机会平等理论的诉求,而英国的背景招生政策则在上述三维度均有改进空间,我国三大专项计划对弱势群体的识别较为粗糙,但政策执行更加有效。综合理论与实践,我国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应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重视对更多不利环境的补偿,且需通过多维度指标更加精准识别弱势群体。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