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对胃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的影响,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胃癌患者术后DFS。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1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3 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2 178)和内部验证组(n=934)。选择2010年至2018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280例胃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训练组患者术后DFS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胃癌患者术后1、3、5年DFS的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辨别和校准能力,通过内部验证组和外部验证组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Ⅱ~Ⅲ期(Ⅱ期:HR=1.64, 95%CI 1.29~1.97, P<0.001;Ⅲ期:HR=2.52, 95%CI 2.20~2.82, P<0.00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5.2μg/L(HR=1.48, 95%CI 1.12~1.97, P=0.007)、外周血PLR>114.21(HR=1.34, 95%CI 1.02~1.78, P=0.036)是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外周血PLR、TNM分期、CEA建立预测胃癌患者术后1、3、5年DFS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34(P=0.013),校准曲线预测的1、3、5年DFS与实际DFS一致性较好;模型预测1、3、5年DF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773、0.752。将列线图模型应用于内部验证组和外部验证组,结果显示模型能有效区分不同预后患者。结论 术前外周血PLR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与TNM分期、CEA联合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胃癌患者的术后DFS。

  • 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