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肠粘膜损伤大鼠体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渗出点分布情况。方法 SD雄性大鼠30只,按5%、7.5%、10%、12.5%、15%芥子油浓度随机分组,每组6只。采用肠道注射芥子油造成急性肠粘膜损伤模型,造模后4小时背部备皮、尾静脉注射EB,分别观察造模后5小时、10小时、15小时、20小时、25小时EB渗出点的分布。采用经纬网格计数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EB渗出点随浓度与时间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造模后25小时内各浓度芥子油组大鼠均存活。①聚类分析渗出点在S1、N1、O14、L11网格分布特异性突出,轮廓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四个"特征网格"在不同浓度与不同时间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②因子分析渗出"特征区域"在距正中线旁约0~10 mm或15~20 mm范围内分布较多。轮廓分析结果表明,在各时间点随浓度变化的EB渗出"特征区域"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个浓度随时间变化的EB渗出"特征区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肠黏膜损伤大鼠EB渗出网格点分布规律主要在胸腰段的脊柱两侧,特征区域分布与大鼠肺、脾俞及肾俞相近,并存在与病情变化相关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