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王夫之曾将李、杜反映现实的诗歌风格概括为"工部缓,供奉深",这个观点大体符合李杜诗歌的主要面貌,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但并不完全准确。作为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工部缓"和"供奉深"本无高下之分,不能将其作为扬李抑杜的依据。同时,"工部缓"与"供奉深"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统一于"思之深"。李、杜讥时诗之所以会形成"工部缓,供奉深"的特点,除二人对艺术手法的使用偏好不同外,也受到了诗歌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