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活性变化及其病理意义。 方法 采用二甲基亚硝胺4周12次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2、3 d、1、2、4、6、8周作为动态观察时相点;MMP—2和MMP—9活性测定采用酶谱法,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窦壁Ⅳ型胶原(C Ⅳ)、层黏连蛋白(LN)和Ⅰ型胶原(C Ⅰ)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肝组织金属组织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含量。 结果 造模后第2、3天,MMP—2、MMP—9活性(灰度值)显著增加(2 d:MMP—2正常对照组为54.72±4.56,模型组为70.76±7.63,F=16.27,P<0.05;MMP—9分别为25.71±4.29和51.76±15.33,F=13.38,P<0.05)。肝窦壁C Ⅳ(阳性面积比%)在造模第2、3天直至1周显著减少(2 d:正常对照组为6.06±1.35,模型组为2.86±0.63,F=69.12,P<0.05),4周末则显著增加(正常对照组为6.06±1.35,模型组为8.04±1.50,F=14.42,P<0.05)。MMP—9活性与肝窦壁C Ⅳ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F=—0.729,P<0.05);肝窦壁LN沉积4周末达峰值;正常肝窦壁无C Ⅰ表达,造模4周后肝窦壁C Ⅰ呈阳性染色;4周模型大鼠可见完整的基底膜形成;肝纤维化后期TIMP—2表达异常增加。 结论 早期MMP—9(主要的)、MMP—2活性升高,降解肝窦内皮细胞
-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曙光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