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旋入扭矩下植入种植体及Bio-Oss胶原对骨结合过程影响的动物模型研究

作者:吴勤超; 刘东; 黄佳; 朱载瓯; 宋晓萌; 丁旭*; 吴煜农*
来源:口腔医学, 2023, 43(06): 500-506.
DOI:10.13591/j.cnki.kqyx.2023.06.004

摘要

目的 研究零旋入扭矩(insertion torque, IT)下植入种植体及Bio-Oss骨胶原对骨结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3只Beagle犬按照牙列式分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四个象限,每个象限中各拔除第2、3、4前磨牙,拔除术后3个月,在每个象限每个位点随机植入对照组(35 N·cm)、实验组A(0 N·cm)、实验组B(0 N·cm+Bio-Oss胶原)三种植入方式下的同种规格种植体。分别于术后12、18、24周各处死1只实验犬,进行大体观察,同时采用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 RFA)测量各组种植体稳定性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s, ISQ),拍摄显微CT,用CTAn软件测量总骨量(bone volume, BV)和总体积(total volume, TV),计算BV/TV值,对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本实验中总共失败6枚种植体,每组各失败2枚种植体,总体留存率为83%。通过对处死时的标本观察发现各组不同时间点的部分下颌种植体相较于初始的植入位置,种植体颈部水平位置存在明显下降;部分种植体出现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 MBL),颈部暴露。(2)对照组ISQ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18周时最高,24周时有所下降;而实验组A的ISQ值随时间增加而减少,而在实验组B在18周时ISQ值明显下降,24周时明显上升。各组间在三个时间点的IS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B在18周与24周间ISQ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各时间段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影像学观察到在12周时0 IT组已经有明显的骨质生成。各组的BV/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IT下植入种植体后期同样可以获得好的骨结合程度,而无扭矩植入下结合使用Bio-Oss骨胶原可以促进骨结合进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