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后汉三国时期汉文佛经中的五色,即已具备两种表义范畴,即颜色义与非颜色义。表颜色义的五色内含亦有两种,即泛色变量与定色定量,前者指青黄赤白红绿紫等各种色彩,丰富繁多,数量不定,在佛口光色的表达上,五色内含的色彩种数更是登峰造极;后者指色彩的种类与数量,在特定语境与描写对象上,皆为不变的定数。五色的非颜色义,即其表义为各种抽象佛教概念,或某些特定的物质、精神元素等,而内涵不再是色彩,这种非颜色义的五色用例相对较少但很重要。
-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