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保罗·莱文森提出了补偿性媒介的概念,认为后续媒介都是对先前媒介之不足的补偿。这样的观点难以摆脱媒介中心论的倾向,忽视了人通过媒介认识真实世界的永恒渴望与追求。从身体补偿的角度考察媒介技术的流变是一种更加人本主义的媒介发展的考察范式,它对媒介中的社会交往动机也有一定的解释力。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媒介对不在场的身体进行生理上、心理上与时空关系上的媒介化补偿,身体本身通过媒介得到呈现,成为媒介场域中的身体符号。未来媒介技术的发展逻辑会更加沿着身体媒介化的逻辑进行迭代与创新,而人的主体性将面临被身体性取代的趋向,甚至有可能成为技术浸润的赛博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