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忠慧; 徐渴; 孙志颖; 冯宝佳; 侯常春*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0, 28(10): 743-747.
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20.10.006

摘要

目的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9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22所中小学9~18岁中小学生5 154名为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睡眠情况,调查前1周含糖饮料、甜食、油炸食物、水果、蔬菜、早餐等进食情况,以及调查前1周体育课、中高强度运动、看电视、户外活动等情况。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采用SPSS 24.0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天津市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8.76%,肥胖检出率为19.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824,95%CI:1.623~2.051)、摄入含糖饮料(与从来不喝者相比,少于每天1次人群OR=1.276,95%CI:1.068~1.526;每天1次及以上人群OR=1.614,95%CI:1.224~2.127)和甜食(与从来不吃者相比,少于每天1次人群OR=1.612,95%CI:1.327~1.959;每天1次及以上人群OR=2.018,95%CI:1.537~2.651)与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高患病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郊区(OR=0.693,95%CI:0.615~0.783)、学段(与小学相比,高中人群OR=0.730,95%CI:0.583~0.915)、每天睡眠时间(与<6 h相比,6~8 h人群OR=0.707,95%CI:0.531~0.941)以及1周内有4 d及以上中高强度运动时间超过60 min(OR=0.815,95%CI:0.709~0.937)与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低患病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天津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应在睡眠、体育运动、饮食等方面开展综合干预。

  • 单位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