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比分析超微血管显像(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和50例同期乳腺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导管扩张(经病理诊断为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SMI技术检查以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并采用ROC曲线分析二者诊断价值差异。结果 SMI技术检查微血管筑型:无血管52例,线型30例,树枝型13例,残根型5例;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8例,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2例;诊断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88.00%,准确率为86.00%。超声造影病灶回声无增强51例,均匀增强28例,区域增强16例,不均匀增强5例,共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9例,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1例;诊断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90.00%,准确率为89.00%。SMI检出率(84.00%)低于超声造影(86.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779)。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提示Kappa=0.78,说明SMI技术和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一致性。SMI技术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0.860,95%CI:0.781~0.939;超声造影技术诊断AUC=0.890,95%CI:0.819~0.961;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价值相当(P>0.05)。结论 SMI技术与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价值相当,但SMI技术诊断更便捷,且为无创检查,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单位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