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恒牙牙髓切断后牙髓钙化的X线片评价

作者:雍颹*; 钱锟; 朱文昊; 赵晓一; 刘畅; 潘洁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5(01): 88-93.
DOI:10.19723/j.issn.1671-167X.2023.01.013

摘要

目的:比较使用两种硅酸钙类材料进行牙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评价术后钙化桥形成和髓腔钙化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就诊对龋源性露髓的成年恒前磨牙、恒磨牙行牙髓切断术的患者,其纳入病例4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生物陶瓷类膏状材料iRoot BP (iRoot组,n=22)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MTA)(MTA组,n=21)作为盖髓剂。术后1年、2年复查,评价临床疗效,记录X线根尖片钙化桥形成指数(dentin bridge index, DBI)和牙髓钙化指数(pulp calcification index, PCI)。对患者、评价者均采用盲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牙列及牙位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失访7例(iRoot组4例,MTA组3例), iRoot组有1例在1年复查时出现一过性敏感,两组患者2年随访时的治愈率均为100%。钙化桥形成比例术后1年为38.9%,术后2年为55.6%。根管影像部分甚至是完全消失的比例术前为5.6%,术后1年和2年则分别为38.9%和55.6%,经秩和检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钙化桥形成和牙髓钙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DBI和PCI评分呈现与术前持平(DBI占比44.4%、PCI占比25%)或逐渐增长(DBI占比55.6%, PCI占比75%)的趋势。经Spearman非参数相关性分析检验,发现年龄与术前牙髓钙化指数(PCI0)正相关(P<0.05),但与术后1年和2年的钙化桥指数(DBI1、DBI2)、牙髓钙化指数(PCI1,PCI2)极其变化程度(DBI2 vs. DBI1、PCI1 vs. PCI0、PCI2 vs. PCI0)无相关性(P>0.05)。结论:用MTA和iRoot进行成年恒牙牙髓切断后,2年内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部分病例根管系统有钙化加重的趋势,此趋势的发展程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