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采用核磁技术观察抑郁大鼠大脑相关部位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局部灌注情况等变化,从神经影像角度验证颐脑解郁方对抑郁症的正向调节作用。方法 根据行为学评估结果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颐脑解郁方组(6.2 g/kg)、盐酸氟西汀组(2.33 mg/kg)4组,之后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性刺激法构建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相应药物或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共4周。灌胃结束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各向异性比值(FA)、表观扩散系数(ADC)以及血流量(CBF)值。结果 DTI显示:模型组大鼠双侧海马、前额叶皮层FA值低于正常组(P<0.05,P<0.01),ADC值高于正常组(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颐脑解郁方组和盐酸氟西汀组在右侧海马及双前额叶皮层FA值升高(P<0.05,P<0.01);右侧海马及左侧前额叶皮层ADC值降低(P<0.05,P<0.01)。ASL显示:模型组左侧海马、双侧前额叶皮层CBF值较正常组降低(P<0.05,P<0.01),颐脑解郁方组和盐酸氟西汀组双侧前额叶皮层CBF值较模型组升高(P<0.05,P<0.01)。结论 抑郁大鼠可见海马、前额叶皮层出现纤维束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微循环变化。颐脑解郁方可以通过改善神经微循环和物质代谢,修复受损的神经纤维束、恢复神经元完整、改善神经元活性及重塑能力等途径缓解或阻断抑郁症状。应用磁共振影像组学技术可较好地重现抑郁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且具有一定的疗效评价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