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5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经皮穴位电刺激患侧合谷、内关穴持续至手术结束。C组不予电刺激。两组术中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入室时、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的MAP、HR以及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β-内啡肽浓度。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估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记录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入室时比较,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时C组MAP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拔管后5 min时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组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时MAP明显降低(P<0.05),拔管时、拔管后5 min时HR明显减慢(P<0.05)。与入室时比较,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时两组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升高(P<0.05),T组β-内啡肽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拔管时、拔管后5、30 min时T组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β-内啡肽浓度明显升高(P<0.05)。T组有2例(7%)发生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C组的10例(30%)(P<0.05)。两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利于增加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释放,减轻应激反应,有利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期躁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