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讽刺"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satura,原意指"一大堆胡乱放在一起的物品"。后来,著名的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将其作为一种文体的名称,最后变成了讽刺的文体,指"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纵观文学史,讽刺文学的发达时期正是社会二元化矛盾激化的时期。[1]换句话说,讽刺是指对社会现实持悲观或否定态度,但不直接攻击,而是通过笑,用迂回的手法表现出来。用这种手法创作的文学称为"讽刺文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韩两国出现了许多讽刺作家,中国的鲁迅和韩国的蔡万植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鲁迅在文学的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也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其中,讽刺是鲁迅行文的一大特点。同样的,蔡万植的讽刺在韩国的地位也是首屈一指,众所周知,蔡万植是近代韩国文学界唯一的讽刺作家。[2]作为各自时代背景下极负盛名的讽刺小说家,鲁迅和蔡万植的创作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亦有差别。本文通过比较二人的短篇小说《祝福》和《痴叔》探究其中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