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50年代,"人民电影"一方面继承了"进步电影"对底层悲苦生活状况的聚焦,对愤怒和抗争的表达,另一方面又对之进行了重大改造,将"人民"从无声的形象、抽象的象征变为有革命理想的、有集体可见性的中心形象。其时以政治正确为根本前提的整一性创作,因为是否把握住了"政治地拍电影"这条潜在的美学原则而显出截然不同的命运。"政治地拍电影",不仅意味着将政治从内容转换为手段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式地生产影像,实现一种新的审美-政治分配,也意味着通过自治与他治的沟通,将艺术形式转化为生活形式,用新的审美趣味改造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