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265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洪霞; 钟为辉; 浦锡娟; 赵鸿
来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 15(17): 169-178.
DOI:10.15887/j.cnki.13-1389/r.2022.17.052

摘要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12月广州开发区医院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ADR报告265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严重程度、ADR各科室上报情况、不同种类药品ADR发生情况、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结果 ADR发生年龄主要为21~40岁占54.34%;男性ADR占24.53%,女性ADR占75.47%;一般ADR为主,严重ADR较少;上报ADR的科室中,以妇产科为主,其次为内科,再次为儿科,累计占比72.07%;引发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占60.38%;排名前10名的药品ADR中,抗菌药物146例,占83.91%,其中以阿奇霉素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主,累计占比47.70%;引起ADR的给药途径以口服、静脉滴注为主,累计占比89.06%; 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为主占53.38%,其次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占27.55%。结论 ADR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应对ADR的高危因素重点管理,促进临床用药更科学、合理,发挥对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

  • 单位
    广州开发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