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京四中”有一套著名的理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先学后练,由“知”而“行”,自读课文的学习是学生进行学法练习的一大阵地。部编版教材中每单元都编排了两至三篇的自读课文,而且都是安排在两篇左右讲读课文之后。编者的意图非常明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这些自读课文作为练习的范本,运用前面学会的知识和方法去“独立”阅读类似的文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笔者认为自读课文应该起到架起学生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桥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自读课文时,笔者很注重教师的“引”和“结”,以期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某一类文章。下面,笔者以《登勃朗峰》的课堂学习为例,探讨如何教授给学生自读游记作品的方法:一读一批(基础性批注);再读二批(常规性批注);三读精批(特征性批注);四读特批(疑难性批注)。以期实现“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