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 marneffei)感染引发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laromycosis marneffei,TSM)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方法,以减少TSM患者病死率。方法 收集福州肺科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18例TS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微生物学检测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通过传统培养及MALDI-TOF MS方法确诊为T. marneffei感染,主要感染部位为肺和淋巴结,患者伴有咳嗽、咳痰和发热等临床表现。影像学常见斑片影、纵隔淋巴结影和结节影等。微生物检测显示,涂片与培养比较,培养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P<0.05)。血液、支气管灌洗液、痰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0.0%(9/15)、26.7%(4/15)和5.6%(1/18),脓液、骨髓、胸水及脑脊液各1例培养阳性;临床标本直接涂片痰和脓液各1例阳性,其余均阴性。菌落特征显示,25℃培养菌落形态为菌丝相,产生红色色素,镜下可见单轮生或双轮生帚状枝;35℃为初期呈酵母相,5~6 d后转为菌丝相;37℃呈酵母相,镜下可见酵母样细胞。18例TSM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后均好转。与非HIV合并TSM患者相比,HIV合并TSM患者常见白细胞减少和贫血,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 marneffei感染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常入侵肺部或皮肤、淋巴结等部位。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不典型症状。T. marneffei感染确诊多依靠真菌培养,MALDI-TOF MS方法的应用可缩短TSM确诊时间。临床特征结合微生物学分析为TSM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及时使用抗真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