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得到一种新型脲酶抑制剂,以5-氯水杨醛和2-氨甲基哌啶合成Schiff碱配体,再与硝酸铜反应合成了一种Schiff碱Cu(Ⅱ)配合物。分别采用元素分析,单晶衍射、红外光谱测试技术对其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分析法探讨其对热稳定性,采用酚红法测定该配合物抑制脲酶活性的大小,采用Lineweaver-Burk模型研究其抑制脲酶的动力学机理,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配合物与脲酶的作用方式,并对其抑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标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四方形结构,它通过氢键、疏水键与脲酶形成稳定的结合模式;抑制脲酶活性的机制属于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混合型抑制机制,其竞争性抑制作用大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配合物对刀豆脲酶的IC50为10.03μmol·L-1,远低于常规脲酶抑制剂(45.06μmol·L-1),从理论上解释了体外抑制脲酶活性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