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赋予更多社会力量以公益协作的形式参与教育反贫困事业,为治理创新提供了理论供给和学术参考。根据教育资源的供给机制,项目式、联盟式、平台式和社群式是目前相对主流的四种互联网公益协作形态。然而,以扩张为目的的"侵入式"扶助造成教育活动的"技术至上"、协作机制的官方依赖造成多元主体合作中的"动力失灵"、公益课程监管缺位造成教学资源准入中的"同质低效"也会加剧治理的脆弱性和风险性,形成治理风险。互联网公益协作的韧性治理需要公益协作从低效投入的教育资源内卷转向理性供给,地方政府用委托—代理制提高参与主体的教育反贫困协作韧性,互联网公益嵌入转为在地化的学校组织和制度安排,走向韧性结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