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宿宵行道"原本是佛教徒众在夜晚举行的以礼拜诸佛、忏悔恶业为宗旨的法事仪式,但在实际的宗教活动中却衍生出"男女交杂"和"妄说灾祥"的现象。因而在官方眼中,佛教徒的"宿宵"活动往往与"妖讹"一词相纠合,很大程度上打上了"妖言惑众"的标签。尽管朝廷对佛教聚会的时间、地点予以规范和整肃,但"午夜不行"的规定并没有很好地实行。五代以后,民间流行的"夜聚晓散,传习妖教"活动,正是唐代"宿宵行道"进一步延伸和扩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