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受西方戏剧文化冲击而开始的"戏曲现代化",在1949年以后成为国家层面的文化运动。理论上张庚发表"剧诗说",主张创作过程中"文学性前置",成为戏曲理论主流。2004年至2008年,吕效平教授对"现代戏曲"作出系统阐述,认为"现代戏曲"作为一种文体已然形成。同时,一些现象表明,对"现代戏曲"存在状态的认知严重冲突,新编戏舞台生命力弱、作为戏曲表现手段的歌舞被"弱化、淡化"。未来,戏曲现代化道路不应人为干预剧种发展进程,不能脱离现有基础。明确戏曲自身属性以及与戏剧的边界,合乎自身目的地追求舞台形态稳定。维护"戏曲"民族性特征,让"故事"重新直面"歌舞",是实现戏曲现代化的真正途径。
-
单位上海戏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