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患者中枢性卒中后疼痛(CPSP)发生情况及其与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中枢性卒中后疼痛的脑卒中患者36例为CPSP组,同期无中枢性卒中后疼痛的脑卒中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程、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血液相关指标、磁共振成像结果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卒中病程、SF-MPQ评分、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CPSP组的NIHSS评分(t=3.694,P=0.000)、低密度脂蛋白水平(t=2.396,P=0.019)、糖化血红蛋白水平(t=2.234,P=0.028)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卒中类型、病灶数量、脑白质脱髓鞘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卒中面积(χ2=4.384,P=0.036)、卒中部位(χ2=14.86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水平(OR=1.343,P=0.039)、糖化血红蛋白(OR=3.390,P=0.008)、病灶数量(OR=9.032,P=0.005)、丘脑卒中(OR=27.804,P=0.007)为中枢性卒中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复发发生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06(95%CI:0.850~0.961)。结论 NIHSS评分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多发病灶、丘脑卒中等危险因素构件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脑卒中后中枢性卒中后疼痛,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单位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