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MMP7、MMP9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Congenital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UPJ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外科诊断为UPJO患儿28例, 其中男22例, 女6例, 平均年龄为6. 5岁, 范围为2个月至15岁。按其年龄、性别1∶1匹配28例健康儿童, 完善肾动态显像、尿肌酐标准化MMP7、MMP9水平检查, 对手术患儿进行随访。实验研究选取清洁级雌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 建立UJPO模型组27只(术后1周组、术后2周组, 术后4周组各9只)作为实验组, 建立假手术组9只(术后1周组、术后2周组, 术后4周组各3只)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肾脏标本, 进行免疫组化、Western Blot、QRT-PCR方法分别检测MMP7、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UPJO患儿尿肌酐标准化MMP7、MMP9分别为9. 66(7. 57, 12. 01)和24. 45(19. 32, 30. 19), 正常患儿分别为4. 66(3. 78, 5. 45)和10. 62 (8. 65, 12. 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组患儿尿肌酐标准化MMP7、MMP9分别为12. 85 (9. 76, 15. 71)和31. 90(24. 62, 38. 61), 非手术患儿为3. 94(3. 12, 4. 71)和11. 72(8. 99, 14. 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12例患儿术后6个月尿肌酐标准化MMP7、MMP9分别为2. 76(2. 07, 3. 40)和7. 39(5. 11, 9. 70), 术前分别为7. 97(5. 49, 10. 55)和20. 59(14. 28, 27. 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动物实验中, 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第2周、第4周手术侧肾MMP7、MMP9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和非手术侧组(P<0. 05);手术侧组第4周MMP7、MMP9水平较第1周升高(P<0. 05), 呈逐渐升高趋势;非手术侧组第4周MMP7水平较第1周升高(P< 0. 05)。结论尿MMP7、MMP9可作为预测UJPO的一种无创生物标志物, 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UPJO的临床进程, 对UPJO患儿手术时机的把握及预后监测可能有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