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咸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21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发生心力衰竭83例(心力衰竭组), 未发生心力衰竭135例(对照组)。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是否并发感染、血钙、血磷、可溶性CD146(sCD146)、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时间平均尿素浓度(TACure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肌酐和24 h尿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分析各指标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列线图模型, 校正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决策曲线对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24 h尿量和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并发感染率、血磷、sCD146、sST2、NT-proBNP、TNF-α和TACurea明显高于对照组[39.76%(33/83)比8.89%(12/135)、(1.53 ± 0.34)mmol/L比(1.27 ± 0.24)mmol/L、(43.60 ± 10.24)μmol/L比(28.08 ± 7.99)μmol/L、(49.00 ± 9.41)μg/L比(34.53 ± 8.05)μg/L、(38.57 ± 6.79)μg/L比(29.72 ± 5.64)μg/L、(5.18 ± 0.92)μg/L比(4.07 ± 1.13)μg/L和(24.28 ± 4.37)mmol/L比(17.96 ± 2.52)mmol/L], 血钙明显低于对照组[(1.95 ± 0.36)mmol/L比(2.31 ± 0.39)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血钙、血磷、sCD146、sST2、NT-proBNP、TNF-α、TACurea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1 mmol/L、1.42 mmol/L、34.15 μmol/L、40.37 μg/L、35.37 μg/L、4.33 μg/L和20.74 mmol/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血钙(≤2.01 mmol/L)、血磷(>1.42 mmol/L)、sCD146(>34.15 μmol/L)、sST2(>40.37 μg/L)、NT-proBNP(>35.37 μg/L)、TNF-α(>4.33 μg/L)和TACurea(>20.74 mmol/L)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183、1.582、1.915、1.105、1.459、1.347和1.717, 95%CI 1.102~1.191、1.274~1.868、1.716~2.105、1.072~1.141、1.225~1.703、1.132~1.574和1.482~1.935, P<0.05或<0.01)。将血钙、血磷、sCD146、sST2、NT-proBNP、TNF-α和TACurea作为预测因子构建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 列线图模型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index = 0.811, 95%CI 0.675~0.948);列线图模型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阈值>0.18, 列线图模型提供临床净收益, 并且临床净收益均高于血钙、血磷、sCD146、sST2、NT-proBNP、TNF-α、TACurea。结论基于血钙、血磷、sCD146、sST2、NT-proBNP、TNF-α和TACurea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