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演变与归宿

作者:郝晓地; 翟学棚; 吴远远; 刘然彬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2019, 35(08): 20-26.
DOI:10.19853/j.zgjsps.1000-4602.2019.08.005

摘要

微塑料(粒径<5 mm)因生产、生活使用废弃后所产生,分原生与次生两种形式。按不同检测粒径分级,原污水中微塑料数量不一,但每m3至少达千粒至十万粒以上,且多属于生物难降解成分。微塑料进入污水处理厂后主要被一级处理吸附截留去除;二级处理亦以吸附去除为主,但作用不大;三级处理可通过膜截留方式具有一定去除作用。污水一、二级处理对微塑料的总去除率约为80%,出水残留微塑料(≤20%)则进入水环境,也是目前水圈中微塑料迁移、累积的重要来源。环境中的微塑料可通过饮用水、食盐、海鲜等方式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形成各种潜在危害。为此,介绍了污水中微塑料的来源及危害,总结了检测水中微塑料的方法,分析微塑料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阐述微塑料之环境归宿以及防范策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