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学前儿童的思考逻辑,是哲学思维的底色,体现了人之初纯粹的样态。学前儿童对话的过程,就是“群体哲学探究”的过程,因此学前儿童哲学活动需要以对话的方式进行。通过对话,学前儿童与他人进行探索性的交谈,共享意见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最终学会自我纠正。文学故事作为共同讨论的主题,能很好地满足学前儿童讨论、分享、交流、质疑的需求,能让学前儿童在聆听故事的同时,代入情境,感受情节,体会角色的心境,萌发情感共鸣,产生积极思考,促进学前儿童多种能力的提高。本文以大班语言活动“狮子和老鼠”为例,通过剖析狮子与老鼠的两次相遇而产生的不同结果,以角色代入的方式,讨论“放”与“不放”、“救”与“不救”,采用对话式教学,引导学前儿童在思辨、对话的过程中更加了解故事所蕴含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