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能力和对于西方文化及文学原本典籍鉴赏能力的双向缺失造成了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的衰减。另一方面,学生接收群体身处具有"多义性"的当代文化模式中,社会的原子化使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收就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在校园日常生活中针对不断变迁的文化模式进行传递方式和策略的调整过程就成为拯救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