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洞庭湖区鼠类群落因三峡工程引发明显变化后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风险,为相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历史调查资料和目前洞庭湖区域鼠类群落结构现状,根据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与历史数据相比,三峡工程实施后,洞庭湖湖滩鼠类群落由东方田鼠为绝对优势种演变成以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为优势种的群落,侵入湖滩生境的黑线姬鼠是多种鼠源疾病的主要宿主,是重要的病媒有害生物之一。洞庭湖区域最近20年与鼠类有关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生病例数也在不断增加,与黑线姬鼠种群密度(r=0.588,P=0.021,n=15)和其在湖滩鼠群落中的比例(r=0.553,P=0.032,n=15)显著性相关。洞庭湖每年的水文变化规律决定鼠类种群在湖滩和人类工作居住环境间来回迁移,这种新的鼠类群落格局可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水文变化导致的湿地鼠类群落结构变化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鼠类的媒介作用能力,更有可能为潜在人兽共患病提供了演化机会平台,需特别引起重视。结论 黑线姬鼠已大面积侵入洞庭湖湖滩生境,建议投入适当研究经费,开展相关研究,掌握相关规律,预防疾病发生。
-
单位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